第三章 抽屉式调焦相机
早期的摄影室都是设置了玻璃屋顶,便于光线照射进来,增加光亮度。木制相机安装在木制三脚架上,加强稳固性,摄影师黑布蒙头,在磨砂玻璃取景器上取景对焦
图3-1 疯狂的达盖尔法摄影术
达盖尔法银版摄影术发明之后,摄影立刻在全世界普及开来。摄影术的普及程度和发展速度,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我们引用当年法国报纸报道新兴摄影术的一段话:“人民看到,仿佛是一夜之间,法国首都巴黎的每个阳台上都是相机,每条大道和每个著名建筑物前都有人在拍照。”
法国国家读书馆里保存着一幅1839年底创作的刻板画,记录了当时的盛况。这幅画的名字是《疯狂的达盖尔法摄影术》,画面上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中心位置的建筑是一间照相商店,顶端有遮阳伞和时钟,下面高悬“Susse兄弟公司”的招牌,招牌右边的巨幅广告上则写着“1840年的新年礼物---达盖尔法摄影术”。底层大门上和两边的宣传标语是:“令人震惊的实验。无需强烈的直射阳光,只要13分钟就可以完成。”这些在当时极具诱惑力的广告。吸引了众多的围观者。大门的左上角有两台相机,正在拍摄远处走钢丝的杂技演出。透过这两台相机,可以看到后面远处的铭牌上写着:“快速人像拍摄区”,下面聚集着等候拍照的人群。底层大门的左边有很多人争着排队来这个照相馆拍照,队伍的后面,一对母子正在拍照。他们的后方是一些准备到外地去拍照的摄影师,有的肩背沉重的摄影器材,有的用手推车装载设备,有的打着火把,成群结队地沿着崎岖的道路,走向远方。道路的旁边,竖立着一些绞架,上面挂着被绞死的尸体,绞架的标语牌上写着:“刻版画家的绞架”,寓意在摄影的前进步伐声中,伴随着的是绘画的“死亡”。家,画面的右边是一间摄影器材销售摊位,上面写着:“人像摄影器材”,摊位前面的地上摆放着达盖尔法的显影器材,摊位的上方有两个广告牌,左面的写着:“达盖尔法摄影术在纸上拍摄的实验”,右边的写着:“多耐(Donne)博士的方式”。画面的左下方有一名摄影师,手里抱着相机,还拿着一幅广告,上面写着:“人像摄影”。画面的后方有火车和热气球,象征着蓬勃发展的工业化的欧洲社会潮流。这幅刻版画长36cm,宽25cm,整个画面构图紧凑,寓意深刻,是最早记录摄影发明盛况和表达人们复杂心理的一幅著名画作。作者是法国当时非常有名的刻版画家迪奥多.毛里塞(Theodore Maurisset)。
前面介绍过,在摄影术刚刚发明之后,是达盖尔“特许”销售的相机垄断了市场,这种附带铭牌、编号,甚至有火漆封记和签章的达盖尔法相机,在达盖尔指定的商店里销售,这种相机后来被称做“第一代相机”。
摄影术一经发明就在全世界迅速发展起来。由于法国政府采取了由国家购买专利,并且免征专利费推广的策略,所以许多人抓紧时间学习摄影,购买相机和摄影器材,成为最初的第一代摄影师。也正是由于这项免征专利费的举措,使得达盖尔无法长时间垄断相机生产和销售市场。达盖尔法的抽屉式相机结构简单,生产技术要求不高,而市场需求量非常大,所以新产生了许多生产机身和镜头的厂家。达盖尔一家垄断的局面很快被打破,越来越多的达盖尔法相机开始在市场上出现。大批的木制抽屉式相机随着摄影术的推广和蔓延,在世界各地生产销售起来。
达盖尔法相机的光学原理是,木制机身的前面装有铜制的光学镜头,后面的背板上有磨砂玻璃,景物的光影进入镜头,通过机身折射到后面的磨砂玻璃上成像。但是,要想得到清晰的成像,必须要解决一个光学问题,就是能随时调整镜头与磨砂玻璃之间的距离,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调整焦距”。我们现在的相机大都是镜头伸出来或者缩进去,用镜头的伸缩来改变与相机后面的磨砂玻璃之间的距离,用以调整焦距,从而获得成像清晰的影像。而当时的木制相机体态庞大、笨重。机身采用大小两部分套装组成,前面带有镜头的机身,成为前机身,后面带有磨砂玻璃取景器的机身,称为后机身。前机身比后机身略大,使用时套装在后机身上,前后拉动这个套筒式的机身,就可以前后移动,从而改变机身的长度,达到改变和调节镜头与磨砂玻璃之间距离的目的,这种调整焦距的方法,称为抽屉式调焦法。
图3-2 标准造型的达盖尔法的抽屉式相机
吴钢 摄影
图3-3 铜制镜头上有小光圈的圆孔
吴钢 摄影
如图3-2所示是一台标准型号的抽屉式调焦相机。1845年由法国生产制作,结构简单,造型古朴,用于拍摄达盖尔法的银版照片。这台相机的铜制镜头已经有了改进,因为当时摄影师在拍摄过程中意识到,如果把镜头前端的孔径缩小一些,在后面的磨砂玻璃上的景物清晰度就会提高一些。正是摄影师的这种需求,所以生产商把镜头的前端缩小,为小圆孔状,这只是一种固定的缩小光圈的设计,也就是说这个镜头只有一种光圈,不过比镜头本身原来的光圈设计缩小了一档。
图3-4 可以手持的小型抽屉式调焦相机
吴钢 摄影
图3-5 镜头上用以缩小光圈的小圆筒上有铜制镜头盖,镜头上有齿轨调焦装置
吴钢 摄影
现在保留下来的早期的达盖尔法抽屉式相机中,体积小的居多,这是由于当年金属感光版制作过程中,小片幅比较容易掌握,而且与其他的光敏化工艺、显影箱等设备都比较容易配套。如图3-4所示的这台制作于1845年的小型达盖尔法抽屉式相机,与前面介绍过的那台相机,主要区别是在镜头前端,缩小光圈的小圆筒设计时,增加了一个小巧的铜制镜头盖。还有一项最重要的革新,就是在镜头上加装了齿轨调焦装置。这种齿轨调焦装置,在当时也是一大革命,在拍摄调焦时,摄影师不但可以利用抽屉式机身的抽拉来完成调焦,还可以通过转动镜头上的齿轨调焦旋钮,进行微调。
在铜制镜头上增加齿轨调焦装置的,正是前面介绍过的相机镜头制造的先驱、法国的光学家谢瓦利耶,从1841年开始,他已经在自己所设计的铜镜头上使用了。这种吃轨调焦装置可以巧妙地把旋转的作用力转化为推动物体横向运动的作用力,使得镜头的镜筒部分可以前后移动,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抽屉式相机调焦的精准度。这种齿轨式调焦装置不但是镜头调焦方式上的一大革命,而且为后来的折叠式相机的机身调焦打下了理论基础。折叠式相机的机身前后移动、皮腔的伸缩,都是通过旋转这种齿轨装置的调节旋钮来完成的。
图3-6 齿轨调焦原理的示意模型
吴钢 摄影
图3-7 有齿轨调焦装置的铜镜头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图3-8 齿轨调焦装置的局部特写
北京祥升行藏品照片
谢瓦利耶在镜头设计和制作上有突出的贡献,是早期最著名的镜头制作专家。经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后期他制作出长焦距的铜制镜头,也采用了齿轨式调焦法,使得摄影拍摄更为便利。
图3-9 谢瓦利耶生产的长焦距镜头
吴钢 摄影
图3-10 谢瓦利耶镜头上的牌号,注明是在巴黎生产
吴钢 摄影
图3-11 头上有齿轨调焦装置。注明焦距为F33cm,这是老式写法,相当于现在的焦距330mm
吴钢 摄影
与后来的折叠式相机相比,抽屉式相机造型比较单一,结构性变化少,除了体积大小不同,样子都差不多;但是也有一些个别机型的抽屉式,结构上也有一些变化。如图3-12所示是一台典型的抽屉式调焦相机,可以看到,与最初的抽屉式相机相比,它已经有了一点变化,首先是两个抽屉式箱体收拢在一起的时候,下面的底板可以90°翻上来,减少了体积。与上面是介绍过的抽屉式相机的镜头相比,这台相机的铜镜头上的设计有了一些改进,比如在镜头盖上增加了小圆孔。这个设计非常巧妙,盖子盖上的时候拍摄,等于缩小了光圈;取下盖子拍摄,则是开大光圈正常拍摄,于是有了两档光圈可以选择。这台相机的铜制镜头上加装了齿轨调焦装置,在调整焦距时,摄影师可以抽拉机身来完成调焦,也可以转动镜头上的齿轮调焦旋钮来进行微调。这台相机的体态非常庞大,这样超大型体积的相机,特别是不能折叠的抽屉式相机,保存到现在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因为很多这一类型的木箱式结构相机,都因为年代久远,不易保存而损毁了。
图3-12 体型庞大的抽屉式相机
吴钢 摄影
图3-13 镜头盖上有缩光圈的小孔
吴钢 摄影
图3-14 铜制镜头盖子可以拔下来
吴钢 摄影
图3-15 镜头上的齿轨调焦旋钮
吴钢 摄影
图3-16 镜头由专用的螺丝固定在镜头板上
吴钢 摄影
达盖尔法的成像原理是什么呢?先对金属版的表面进行清洁和光滑处理,这需要使用一个特制的抛光器。把金属版固定住,然后用粗细不同的石粉反复打磨,使其平整、光亮、洁净。
图3-17 用木制抛光器把金属版夹住,然后打磨
吴钢 摄影
磨光之后,还要把这块金属版光敏化。把这块金属版放在片盒里,防盗光敏箱上。光敏箱里有装碘的盘子,碘挥发后与金属版上的镀银层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黄色碘化银涂层。这种碘化银是可以感光的,我们所说的感光版就制作加工出来了。然后把这块金属感光版装到相机机身的后部,通过阳光的照射,这块感光版发生变化,记录下一个影像。
曝光过后金属版上的影像,还不能用肉眼看出来,需要经过显影。而显影的过程比较复杂,要用一个特制的显影箱进行显影处理。木箱的底部是装满水银的水银箱,用酒精灯把水银加热到50°,水银蒸汽会逐渐挥发出来,熏蒸到这块金属版上。此时可以通过显影箱侧面的红色玻璃,观察感光版上的影像从浅到深的过程,直到影像完全显现出来为止。
图3-18 木制的光敏箱
吴钢 摄影
图3-19 木制的显影箱
吴钢 摄影
显影后还需要把感光版上的影像固定住。因为金属版上还有碘化银,如果这时再把金属版放到阳光下,感光板上的影像还会继续变黑,所有的图像将淹没在黑色之中。为了去掉碘化银,还要把金属版浸到硫代硫酸钠溶液中。黑色部分的碘化银就被分解溶化了。达盖尔法的摄影图像就是这样被固定住的。其影像层次分明,光亮的部分非常明亮,黑暗的部分非常深,这块金属版就像镜子一样有明有暗,因此当时人们形容金属版像“魔镜”一样不可思议。
达盖尔时期,拍摄一张照片需要10到15分钟,所以拍摄人像会比较困难,要用特制的金属卡子把人的后脖颈固定住,还要在腰部系上绑带,拍摄者在镜头面前要一动不动地保持10多分钟。拍摄风景照片也同样受到感光材料的限制,比如拍摄绿色的植物时影调呈白色,或者是一片分不出层次的点状物。
除了这些缺点,金属的照相版还十分娇嫩,使用时绝不能碰,一碰影像就被擦掉一块,而清晰度也会随时间的推移而降低。
图3-20 达盖尔法摄影时代,与抽屉式相机配套的暗房设备
吴钢 摄影
图3-21 达盖尔法摄影中使用的各种药水
吴钢 摄影
我们现在看到的达盖尔法银版照片,大都是密封在玻璃镜框里,背面用厚纸板密封起来。
抽屉式相机由于机身庞大笨重,不易保存,而且时间久远,所以流传至今的已经极少。与相机配套的设备也同样笨重而且庞大,这些设备从外表看上去结构极其简单,包装箱一样的外表也显得平淡无奇,所以很多人嫌它占地方,就把机身拿去烧火,铜镜头看上去还值几个钱,就卸下来收好。所以现在存世的抽屉式相机和相应的配套设备很少,价格很高。与后来的折叠式相机相比,前者看上去结构简单、做工粗糙,但是价格却高出后者几倍、几十倍甚至上百倍。
2007年5月26日,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在韦斯特利细特拍卖行举办的第十一届拍卖会上,一台1839年生产的达盖尔法抽屉式木制相机被一位匿名买家以58.86万欧元(约合600万人民币)的高价拍走。这台相机是一位德国老教授在收拾储藏室里的多年陈旧物品时偶然发现的,于是交给拍卖行拍卖,结果拍出了惊人的高价。
抽屉式相机的造型比较单一,结构性变化少,除了体积大小不同,样子都差不多。但是有一些个别机型的抽屉式相机,结构上有一些变化,这里也简单介绍一下。
图3-22 Thomas Ottemill相机
吴钢 摄影
图3-23 铜制镜头上已经有缩小光圈用的插板
吴钢 摄影
可以折叠的抽屉式调焦相机
如图3-22所示为1853年由英国的Maw son制作的Thomas Ottemill大型拆装折叠式木制相机。这台罕见的相机就是在最初的抽屉式调焦木制相机的基础上,在箱板上加装了铜制合页,把庞大的机身像折叠纸板一样,“折叠”得像一块平板,便于搬运和携带。机身伸展开来的尺寸是31cmX38.5cmX85cm。拍摄感光版尺寸为23cmX30.5cm,有两个可更换后背。这台相机上的Thomas Ottemill牌镜头,由巴黎和伦敦的生产者联合制作,采用了插板式光圈。
有三个套筒式机身的抽屉式调焦相机
这台与众不同的抽屉式相机(图3-24),机身不是通常的两个箱体套接,而是三个箱体套接在一起,这样,从镜头到机身后面的磨砂玻璃取景器的距离就增加了很多,在需要近摄的时候就方便多了。这台相机在三个箱体合拢后,可以把底板向上90°折叠翻起来,扣在机身的后背上,既可以保护机身后背上的磨砂玻璃取景器,也可以节省自身的体积,一举两得。机身顶盖上有小翻板,上面有小钩子,可以钩住翻转起来的底板。如此巧妙的设计,使得机身的合拢或者打开都十分方便。
图3-24 三个箱体的抽屉式调焦相机
吴钢 摄影
图3-25 机身的侧面,可以看到三个箱体的套装连接方式
吴钢 摄影
图3-26 机身顶盖上的小翻板和上面的钩子
吴钢 摄影
- 上一篇:第二章 世界上第一台在市场上销售的相机
- 下一篇:最早的中国照片